贵州云集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,是一家朝气蓬勃的互联网企业,聚合营销与企业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商;公司拥有完善的管理、技术和服务团队,公司在业内建立了完善的技术开发体系。

  • 遵义网络推广
  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网络推广新闻  > 行业动态
    互联网运营的这几年发生了那些变化?

    信息来源:www.yjmwl.cn | 发布时间:2020年06月15日

    互联网运营的这几年发生了那些变化?

    “运营”真是个有趣的东西。我今天在网上看到:

    1984-1993:互联网的萌芽

    贵阳网络推广

    贵阳网络推广讲讲少有人知道,人与人之间第一次可以通过“互联网”进行较大规模的信息交换,差不多是在1984年。

    那一年,一个叫“惠多网”(FidoNet)的BBS建站程序在美国出现。用户通过电话线连接,以点对点的方式转发信件。惠多网是全世界第一个BBS网络。

    7年后,中国的惠多网“长城”站开通,这时候上惠多网的几乎都是从海外拨长途回国的中国留学生,以及部分后来的国内前沿技术爱好者。在当时的长城站上,就已经有了马化腾、求伯君、丁磊等人的身影。

    年轻的马化腾

    1993年开始,随着拥有PC的用户越来越多,以及众多相关技术的发展,在大洋彼岸的美国,“互联网”开始如野草般无预兆地疯狂生长起来,并先后诞生了如网景、雅虎这样的互联网公司。

    大洋彼岸的盛况无疑是令人悸动的。于是,从1995年开始,互联网之风远渡重洋来到中国,开始生根发芽。

    1994-1997:互联网是什么?

    互联网用户体量:不足30

    互联网代表产品:门户,早期BBS

    代表性运营工种:网编,BBS管理员

    对于老一辈网民和互联网圈人士们而言,基本上不太有争议的一件事是,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起点,是1995年前中关村大街上那家叫做“瀛海威”的公司出现。大概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,是瀛海威当年那个经典无比的广告—

    —“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?向北1500米。”

    所以,你发现了,那时候的中国,互联网对于人们最大的吸引力所在,是“信息”。在那个大多数人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还是看“新闻联播”的时代,信息还是100%的稀缺品。

    于是,围绕着“信息”的获取和消费,在国内诞生了最早的两种产品形态,分别是“门户网站”和“BBS”。

    其中,前者的代表,是新浪、搜狐、网易,而后者的代表,则是天涯、猫扑、西祠以及各大门户网站下属的论坛。它们差不多都集中出现在1995-1996年间。

    同样都是提供信息,“门户”与“BBS”之间最大的不同,源自于门户网站的内容都需要自己采集编写,而BBS上的信息则大多来自于用户的自发贡献,用现在的话来讲,一个是PGC,另一个是UGC

    在那个时候,人们对互联网的认知还是模糊的,大家都只知道互联网是个新奇、好玩的玩意儿,能够让你“足不出户就获取到全球资讯”,基本还没什么人会想到互联网上还能赚钱,很多人开始做网站也好,做软件也好,更

    多都抱着一些半好奇半尝试的心理,并没有任何特定的预期或是规划。

    同时,在1998年之前,国内能够上网的人本身就很少,按照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,在1997年,全国的拨号入网用户,不过才区区25万人而已。因而,那个阶段的网上在线服务也相对单一,基本上除了门户、BBS之外

    ,就是少量的软件下载网站。

    那个时候,绝大多数的网站与产品,都是无需考虑“用户获取”的——本身可以找到的网站和在线产品就很少很少,加上上网的人数也不多,基本你只要能够把一个东西做出来,且它不是太差,大家自然就能够找到它,且各

    类门户、论坛等也愿意无条件免费推荐和介绍你的产品——毕竟,在那个时候如果不介绍些新的网站和热点事件啥的,他们可介绍的东西也就没那么多了。

    作为一个现今互联网行业中最为普及的工作职能,它却又往往被称为是一大“玄学”。

    一方面它的地位和权重越来越高;另一方面,似乎它又很模糊,看起来,少有人能够从真正意义上讲清楚到底“运营”是什么。

    回溯起来,“运营”这项工种的出现,其实不过短短十几年。

    某种意义上,我们愿意相信,一件事物,如果你并不足够了解它的过去,那你一定很难真正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。

    我们猜想,假如我们能够回过头去认真回顾一下“运营”在互联网世界中的发展史,会是件有趣,且有价值的事。

    这形成了本文写作的初衷。

    那么,究竟什么是“运营”?

    我发现,在现有的互联网世界中,“运营”的范畴下所能包含的具体工作内容,可谓繁杂无比:推广投放、活动策划、内容制作、数据监测、用户管理、客服……诸多内容似乎都能够往其中装填,几乎每一个被称为是“运营

    ”的互联网从业者,身上都会背着不止一项工作内容。

    因而,要试着谈论运营,我们必须要先界定运营。

    按照我在《运营之光》第一章中给出的定义,运营的目的最终是为了“更好的连接产品和用户”。再进一步讲,这里又存在两个目的,一是能够获取用户并实现用户付费;二是能够更好的维系住这些用户,令之愿意与你持续 .

    而一切围绕着这两个目的来展开的具体工作内容,都可被视作某种运营手段。以及,一个靠谱的运营,一定是能够懂得、并熟练掌握多种运营手段的——这与传统行业中的状态全然不同。

    但是,这样一项既复杂又多样有时又会显得有些宽泛的职能,到底是怎么诞生的?以及为何会诞生它?

    为了更好地回答这样几个问题,我们依次梳理了从互联网诞生至今的行业发展历程,提炼出了其中每一个阶段的代表性产品,并试图着重去分析这些互联网产品在他们所处的时代,是如何实现“用户获取&用户付费”、“用户维系”这样两件事的。

    以及,我们也同时关注着“运营”这个概念在行业从业者心目中的认知变化。

    我试着回溯了互联网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去观察在其每个阶段围绕着“用户获取&付费”与“用户维系”这样两个目的产生过哪些不同的具体做法,在经过观察和思考后,我粗步有了以下几个结论——

    在互联网诞生之初,是不存在“运营”这样一个职能的,这个职能及其称呼是渐渐被演化出来的;

    最早出现的最贴近于当前“运营”的岗位,是“网络编辑”和“社区BBS管理员”,其次是各种网络推广;

    “运营”的概念最早大约成型于2001年前后,而真正意义上“运营”这样一个概念和职能在互联网圈内开始逐渐普及开来,大约是从20042005年前后开始的——从那时阶段开始,包括新浪在内的大量互联网公司中的“编辑

    ”开始被称为“内容运营”,而类似“社区运营”这样的叫法也开始被普及开来。

    我发现,这是一个很有趣,也很值得去思考的过程。